在进行ELISA实验时,实验者常常会遇到样本测值较低的问题。这些样本可能来源于血清、血浆、组织匀浆或细胞裂解液等多种类型。假设实验操作完全正确且标准曲线优良,样本测值低的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:一是样本本身的含量可被检测,但由于实验过程的影响,测值未能落在试剂盒的检测范围之内;二是样本中分析物的浓度本身偏低。以下将分别探讨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。
1. 样本含量可被检测的原因导致测值低
(1)试剂盒的保存
试剂盒应按照操作说明书中的规定进行保存,实验者在购买时务必注意不同组分的保存方法,以确保其有效性。
(2)样本的准备过程
样本的制备、保存以及经历的冻融次数都是关键因素。不同类型的样本,如血清、血浆与细胞裂解液,其制备方法应有所不同。一般建议在-20度或-80度条件下进行样本储存,时间不宜过长,以防止目标蛋白降解。此外,应尽量避免样本的反复冻融,以防样本降解。
(3)稀释方案
样本稀释是确保实验成功的重要环节,稀释过度或不足均可能导致低测值。稀释过度时,文献给出的稀释倍数可能与实验者的样本差异较大,因此建议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以优化稀释倍数。稀释不足时,可能出现钩状效应,导致假阴性结果,解决方法同样是预实验。
2. 样本中分析物浓度偏低
在很多情况下,尽管标准曲线良好,客户操作无误,检测的样本依然未能达到预期结果。例如某些细胞因子如IL-6的生成通常需要在炎症刺激下才能大量产生,非炎症条件下测值往往较低。这种情况下,建议参考相关文献选择合适的样本类型,并选用高灵敏度的试剂盒进行检测。
样本采集的时间点也至关重要,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常随生理周期、疾病进程或治疗反应而变化。如果采集时间选择不当,可能会错过标志物的峰值,从而影响测值。因此,了解目标分析物的变化规律,并选择合适的采样时间点,是提高样本测值的重要方法。
样本的预处理流程同样不能忽视。以组织匀浆为例,匀浆过程中使用的缓冲液种类、pH值及匀浆强度都会影响分析物的稳定性和释放效率。不当的预处理可能导致分析物损失,进而降低测值。优化预处理流程,采用温和的匀浆条件及适宜的缓冲体系,有助于保留样本中的分析物。
同时,实验环境的微小细节也可能影响实验结果,如实验室的温湿度、设备清洁度和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等。保持良好的实验室管理,定期校准和维护设备,并加强人员培训,都是保证实验准确性的基本措施。
针对样本测值低的问题,实验者应从试剂盒的保存与使用、样本的采集与处理、稀释方案的优化以及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。结合预实验的结果灵活调整实验策略,以期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。此外,与尊龙凯时等试剂盒供应商保持沟通,获取专业的技术支持,也将有助于解决实验中的难题。